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融入经济全球化

2020/11/13 11:06:12 来源:浦东发布

  在东海之滨的洋山港,全球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码头不间断运转,年运行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在长江口南岸的外高桥港区,巨轮靠泊,集卡穿梭,不久前刚结束载运进博展品国际航行船舶出入境高峰;在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高楼林立,规模庞大的服务贸易无声息地转换成落地财富。

  勇于“破冰”贸易蓬勃发展

图片说明:位于外高桥区域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以外高桥港和洋山港为主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实现单月突破4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以420万TEU刷新月度历史纪录。上海海关统计也显示,30年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77.7亿美元到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凸显着开发开放的巨大成就。

  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既要扩大开放,也要深入全球贸易。

  “离岸贸易”是随跨国公司业务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新贸易模式,最关键的特征是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在此背景下的支付问题限制了离岸贸易的发展。浦东勇于“破冰”,通过探索“白名单”制度,解决了贸易真实性审查的问题,逐步推动离岸贸易常态化运作。

  今年,上海自贸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离岸转手买卖由重点企业参与试点阶段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阶段,可大幅降低跨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物流运营成本,现在浦东离岸转手买卖规模已占到全市90%以上。

  疫情期间,这种特殊的模式还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2019年走通了国内离岸贸易第一单的沃尔沃建筑设备,在今年疫情时期复工后几天之内就连续接到了3笔离岸贸易订单,总金额达到520万美元。

  作为迈向全球贸易投资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承载区,浦东还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不仅自身取得了蓬勃发展,而且通过复制推广为全国贡献了诸多创新经验。

图片说明:上海海关通过“EDI无纸通关”“十检十放”等模式,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监管模式。

  如,在海关支持下,外高桥保税区域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从“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空运直通式”“EDI无纸通关”到“先入区、后报关”“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十检十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监管模式。

  如,海事部门积极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牵头建立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制度,在自贸区实现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入级检验对外国验船公司开放的重大突破。

  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工商年检”改为“企业年报公示”改革,同时持续推进非特化妆品备案试点,吸引了香奈儿、欧莱雅、强生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化妆品牌入区运作。

    敢于创新 服务贸易落地成金

图片说明: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形成了货物申报、进博会专区等多个功能板块。

  与货物贸易不同,“看不见”的服务贸易也具有不一般的“含金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浦东与各国各地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而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浦东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中心,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政策,全方位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日益凸显,充分利用综合配套改革优势和自贸区建设、张江科学城建设的契机,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大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数据显示,浦东是上海市发展服务贸易的重点区域,2019年,浦东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为871.57亿美元,占全市的47.3%,从2010年起年均增长约10%,占全市比例逐年提升;运输、旅游、专业管理及咨询是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三大引擎,占总规模的75%左右;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等进出口额增幅较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大企业占比高,浦东服务贸易进出口前100强进出口额占到全部近3000家统计企业的71%。

  30年来,浦东海港通航全球600多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907万TEU,支撑上海港连续十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浦东国际机场与境外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32个国际通航点,货邮吞吐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三,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连续17年全国第一。面对仍然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浦东进出口贸易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