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为农服务站如何振兴?正本清源闯出供销商业发展新路

2024/3/19 10:45:02  来源:青浦大调研     选稿:潘馨仪

区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 沈金华

  消费是经济的主拉动力,是当前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轨的重要发力点。农村消费是我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但受制于要素市场尚未打通,潜力释放缓慢。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又再次重申,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这意味着,解放并发展农村市场是当前乃至未来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供销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预防和平抑市场紊乱的排头兵,主阵地就在农村,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农村市场这一块大蛋糕做好做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结合青浦区供销社实际情况,我这次调查研究的课题就定为《关于如何完善为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的调研》,为农服务站是区供销社服务三农、助力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抓手,青浦区为农服务站属于国内系统首创,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时至今日,作为上世纪产物,在管理模式上确实已不再先进,也因此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一些问题,部分问题成因确实比较复杂,解决也的确有难度。

  调查研究关键在“向下”,总书记指出,“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调研必须真正走到群众,走到了解真实情况的人群中去,在了解群众呼声中,把关键、重点问题一一梳理出来,发现最核心本质的问题,综合运用座谈访谈和现场随机走访的形式可以原汁原味掌握第一手信息。

近30年“老店”为何难以为继

  白鹤镇现有44家为农服务站,占站点总数近五分之一,经营者年龄又普遍较大,比较有典型意义,适合作为调查的样本。2023年6月9日上午10时,我带领调研工作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来到白鹤镇,随机选择了王家为农服务站开展调研。店主是一名60多岁的老人,店内客流量不算多,商品的种类也较为单一,甚至连账本都是使用笔记本记录。当我们和他聊到为农服务站的历史和经营状况时,经营者打开了话匣子,他自22岁就进入供销社工作,经历了五十多个春秋的岁月变迁,对供销社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是如数家珍,从当初供销社的十大公司辉煌历程讲到日常采买生活物资、打酒打酱油的生活琐事。对于这家店,他更是有着深厚的情结,1999年开始经营直至今日,现在的经营情况不算太好,年轻客人不愿意进店采买,生意全靠老客户支撑,供销社正在推行的采购平台,他也因为不会操作手机而难以使用,但仍艰难地执着地经营着。

经营者、管理者各自一本难念的经

  当天下午,我们又走访了10位经营者和7位基层供销社工作人员,并在白鹤供销社召开了座谈会。有经营者反映,去年出台《青浦区供销社为农服务站管理费收取指导意见》,为农服务站管理费增加了很多,自己身体不好,店是和另一位村民合作经营的,收益是大打折扣。也有经营者说,村里房子的合同马上要到期,没有新的点位,他也做不下去了。镇供销社工作人员指出,由于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年龄普遍较大,沟通和管理都十分困难,对于不规范经营的站点,往往只好采取收回经营权这一种办法,缺乏一套刚柔并济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也有工作人员说,基层供销社每年升级改造为农服务站的任务都很艰巨,但直至目前还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升级改造标准,这使得他们在实际操作时常感到缺乏依据,放不开手脚。

制度破题激活服务站

  以往我们往往都是以管理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显得不接地气。这次调研后,除了对规范为农服务站管理制度这项工作的急迫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外,也切实感受到了基层经营者的生存压力和基层管理者的操作难度。在建立健全为农服务站制度这件事情上,我想一定要抓住这个“牛鼻子”:一是要有温度,分别站在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度上考虑,反复推敲。二是要有普遍性,从大量数据中找出共性,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性的规范蓝本。三是要具备公信力,制定完成后要坚持依规实施,不能朝令夕改。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是“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将秉持“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做一个调研工作的“苦行僧”,再深入、再思考,让调查研究成为供销社不断战胜风险挑战、顺利发展的锐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