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农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2024/3/22 15:36:25  来源:青浦大调研     选稿:潘馨仪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党委书记、董事长 丁国平

  2004年,我刚到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的时候,园区从香花桥迁建到练塘镇蒸淀地区才两年,规划面积17.07平方公里,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有49家农业生产型企业入驻,流转土地面积11000余亩,涉及练塘镇蒸淀地区6个行政村,据了解,目前是上海市仅存的一家整建制的现代农业园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何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思考的命题。去年5月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走访企业、村委会,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我发现目前园区农业企业存在科技利用水平不高、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业态融合不充分、产业形态单一的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借智借脑”邀请市农科院、市环科院、市区农业农村委等行业专家、职能部门,围绕园区目前产业发展的实际,分析发展优势和资源潜力,查找存在的问题、瓶颈与不足,共同为农业园区产业提升出谋划策。

科技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针对农业园区内现有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土地条块分割,产业分布零散,连片程度不足,智能化、无人化作业水平不高等短板,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我们设想通过引进并申报建设一些现代设施项目,如“长三角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等,围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逐步在水稻、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上应用水肥管理、温湿度调控、病虫害检测等数字技术,使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可视化、可追溯;试点开展智能灌排、智能农机、农业数据感知终端等农业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推进数字化、低碳农业实践区建设。

名优打造提升品牌化经营

  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离不开农业品牌的建设,应进一步优化、细化、强化农产品品牌政策支持,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等激励措施,实现品牌强农。就农业园区而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较少,市场占有率低,多数产品属粗加工产品,产品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我们计划进一步做实已创建成的“上海市品牌园区”称号,通过“品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法,建立园区区域农产品品牌商标,扩大品牌农产品销售范围和农业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完善和优化品牌营销中心,搭建战斗力强的品牌运维和营销团队,促进农产品向系列化、品牌化、定制化发展。

农旅融合拓展多元化发展

  农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要挖掘农耕文化的根脉,在保留田园风光肌理的前提下加大农业多样性功能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多元化复合功能。目前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园区周边有朱家角、练塘、枫泾古镇,陈云纪念馆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未能形成统一、整体的有效串联,围绕红色、古色、绿色的红色教育、历史文化、休闲体验等“旅游+”产业链还未形成。未来几年,我们将以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产业提升、休闲体验、生态建设等,融合周边文旅资源,挖掘当地本土农耕文化内涵,注重现代农业景观设计,以农造景,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建设,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为产加销融合的“农业大公园”,让市民来到园区后能一站式体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人才引培打造专业化队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园区目前在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进”与“留”上还缺乏吸引力,“懂技术、会管理”甚至“善规划”的农业发展新业态下的农业人才颇为短缺。记得当年,我也是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园区,更能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今后我们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引流、筑巢”等方面努力做好工作。近几年,我们通过统一招聘,已经在逐步壮大技术人员队伍,并不断加强同农业高等院校之间的联系,拓宽农业人才引进渠道,搭建交流平台,以院士专家服务站为抓手,不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通过思想的碰撞,激发更多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的火花。与此同时,我们还不断强化内动力的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知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如开展“农民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面培育新生力量服务农业,让人才培育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总体来看,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在依托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生态等优势,在发展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拓展应用场景、一二三产业协同联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现代农业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