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亲历者说

世纪公园背后的故事

2020/4/13 10:09:05 来源:东方网

  “世纪公园原名叫浦东中央公园,2000年更名为世纪公园,现已成为浦东乃至上海的城市地标。在交通阡陌高度密集的城市建筑群中,这块绿洲正愈来愈体现出它的珍贵价值。回想从建设初期到开园管理的日日夜夜,有很多难忘的人和事。”

  世纪公园原名叫浦东中央公园,2000年更名为世纪公园,并由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字。世纪公园从1994年起动工,1997年开放三号门20公顷的乡土田园区作为样板让游客体验,直到2000年正式全面开园。公园占地总面积140.3公顷,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以中西方园林结合为特色,以大草坪、大森林、大湖泊为主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园10多年来,已经成为上海知名的城市公园,举办过很多知名的中外活动。这个公园的大气和海派风格,不仅受到本市居民的喜爱,也成为上海外籍游客最多的公园。随着这一区域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完善,世纪公园现已成为浦东乃至上海的城市地标。在交通阡陌高度密集的城市建筑群中,这块绿洲正愈来愈体现出它的珍贵价值。回想从建设初期到开园管理的日日夜夜,有很多难忘的事和难忘的人。

  集中力量推进公园建设


  我是1990年4月底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挂牌的时候就来了,看到当时的浦东总体规划中就有这个中央公园,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中就注意到了将城市功能性开发与城市形象、城市生态建设并举的重要性。1995年我到上海市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担任副总,分管中央公园的建设工作,当时土控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中央公园筹建办,人员是外面招募,整个动拆迁工作由土控公司征地部负责推进,建到1997年中央公园三号门乡土田园区结束后,浦东管委会觉得建园进度太慢,就在筹建部基础上扩大,成立了中央公园建设指挥部,让我担任总指挥,全力推进公园建设,指挥部设在公园的二号门门口。指挥部成立后,集中人力、集中设计、集中管理,工作推进比较快。

  公园的原址是一片以种植蔬菜和养殖为主的农田,这里坐落着好几个自然村,环境很差,当时征地2400亩,拆掉了16个生产队,搬迁上千户人家,当地的老百姓做出了重大贡献。造园总共花了10亿人民币,其中动迁花了五个亿,建园用了近五个亿。建成后,公园占地总面积为2100亩。

  造园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7月1日,三号门区域建成试开放,第二阶段是2000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园,第三阶段是公园内一些展示厅、水上餐厅、5号门、高尔夫练习场等的逐步完善。

  确定公园“两个结合”的设计风格

  1995年,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奇帆向土控公司提出,希望加快中央公园的建设,我们向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赵启正同志专门做了一次汇报。赵启正同志针对公园规划建设的定位,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强调“中西方文化的结合”,要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可以通过国际征询方案确定公园的功能及形态规划;第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体现城市的宜居环境,过去的中国园林人工痕迹太多,是为少数特权阶级设计的,而浦东的中央公园,要更加自然一点,成为真正为“公众服务”意义上的“公园”,从设计开始就要贯彻这个理念。当时上海的园林设计院已经设计了一个方案,与杭州西湖风格相似,赵副市长不满意,要求大家多到国外去看看。我们就组织了两个考察组,一个到欧洲,一个到美国和日本,我是去了欧洲,主要是在英国、法国,接触了一些设计事务所,提出三个大:大草坪、大森林、大水面。

  第二次开会,因为我们要开挖一个大湖,赵副市长担心大湖变成死水,请了市政、税务、水利各条线的局长专家们开会讨论。

  国际征集方案选中英国LUC公司

  我们邀请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中国的六家设计事务所来设计,1996年做了第一轮概念设计。专家组认为,美国和日本的设计不够有特色,最后倾向于法国和英国的设计,两家各有特色。法国设计很特别、漂亮,设计师夏邦杰是世纪大道的设计者,赵启正副市长也很喜欢法国的设计,但有的园林专家认为法国设计有文化侵略,相对来说,英国的设计领会我们的意图比较好,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与西方的大草坪结合,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选中的英国公司名字叫英国土地利用咨询公司,英文缩写为LUC公司。

  在与英国设计师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职业精神值得表扬和学习,他们是头一次来中国,住在外滩,在与我们碰头之前,借了自行车,摆渡到浦东,骑到花木,就把土和水采样分析,他们自己还会用舌头去品尝一下土质。开会时,他们就把分析的报告作为向我们提出建议的依据。

  英国设计师们骑着自行车,逛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公园,记录我们上海人在公园里的行为活动。他们得出结论,中国公园与外国公园不一样,他们看到在中国公园里有人下棋,有人跳舞、唱歌,有人喝茶,有人打太极拳等,而在外国的公园里,老人们晒晒太阳,蹓蹓狗,以集会为主,所以他们的设计是有针对性的,他们希望造一座适合上海市民休闲的公园。

  当时记得英国LUC公司来上海时,我有两点印象深刻,第一点是他们非常羡慕我们,说浦东要开发,要造这么大的公园,很有眼光,在英国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第二点是说他们可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了。因此,他们在设计前特地又飞过来一次,赵启正副市长亲自接见他们,大家谈得很合拍,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英国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又做了一次正式的详细设计,比如说建议我们要种适生树种、本土树种,不主张种大树,多种小树,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要可持续发展,小树到10年后就会成为健康的大树;材料尽量要环保,比如碎石子路,不要动用太多花岗岩、大理石等;还建议我们要把现状的影像资料保留下来,在拆和造的过程中,都要不断拍摄,固定一个角度,同时要保留历史痕迹。在建造期间他们来过一次,看到建设中的中央公园很兴奋。

  现在想想英国专家提出的很多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有的我们已采纳。现在公园的一号门、二号门、五号门、七号门门口,都留了很大的广场,英国设计师说可以给周边的居民活动场地多一点。五号门是公园自己设计的,一扇漂亮的绿化大门,门里面做了架子,外面爬满了藤,体现了公园的特色。

  世纪公园设计理念中的“风、土、水”


  关于“风”,英国设计师要我们提供详细的上海气象资料,包括每年的降水量,每年的气候情况,包括每年七八月份的最高温度,12月、1月份的最低温度,最后得出结论,夏天要把东南风引进来,冬天要把西北风挡住。英国设计师看到中国南方地区的建筑注重地形,偏好南面采光,背面阻挡,以求挡住北面的寒流,世纪公园被设计成一个盆地,而将东南的暖湿气流引入环境中,中间低、四面高,西北面最高,东南面敞开,这样就可以吸纳东南的暖湿气流在公园里营造出一个小气候,供动植物生长的优越环境。公园五号门的敞开式,就是为了要把东南风引进来。关于“土”,平岗缓坡,动用200万方土,外运进来,堆出了北山、西山、南山,目的是要有起伏的概念。全部是渣土卸进来,英国设计师说我们是真正的环保工程。后来上海市的很多绿地都仿造世纪公园这种地形来设计。关于“水”,他们设计出了公园中心供游客游玩的镜天湖,以及四面环水、不受游客干扰的鸟岛,让鸟类自由栖息。当时,英国设计师建议水深必须要深达10米,让水有自净能力,但由于大湖与地铁的交接,最终水深只能做到五米。

  在空间的规划方面,有宽度达到九米以上的直线主干道,视觉开阔大气,如银杏大道;湖滨大道更是前所未有地达到24米之宽。如此宽阔平整的空间,成为举办各类大型展览活动、文艺演出的绝佳场地。与此同时,这个方案里也有与中式设计异曲同工的小景,两米宽的蜿蜒小道曲径通幽,是顺应地形因势而造。公园的三号门也是由英国人设计了一个概念,是一个神,“形”需要我们自己做出来,原来的屋顶设想是把钢和木结合起来,铜皮氧化后有铜绿出来,有复古的感觉,但是造价太贵,由沪东造船厂来完成这个“形”,英国设计师再次来时,认可了我们的改良。遗憾的是没有把三号门这只飞翔的大“鸟”放在二号门的位置,面向宽阔的民生路主干道,否则会更加大气漂亮,另一个表现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地方是其种植植物的选择,中式园林设计崇尚在每一片林子里将多种植物密集地种植在一起,像别致的插花作品。这样虽然看起来层次分明、四季常青,可也种下了因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而难以维护的尴尬。欧陆园林设计则擅长根据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来选择种植,所以植物种类相对简单但却稳定共生。总而言之,英国方案不张扬个性,但巧妙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中西文化的结合”,独具匠心的设计最终成就了今天美丽的世纪公园,其中的许多设计理念也被国内其他公园竞相模仿。

  公园里有个园中园,叫蒙特利尔园,是一个很重要的外事活动场所。当初是上海市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造了一个梦湖园,完全的中国风,在当地很轰动,作为友好城市,蒙特利尔市想在上海造一座,市政府就定在世纪公园内,蒙特利尔出资。现在世纪公园里的蒙特利尔园,有一个白求恩的常年生平展,是免费的,作为中国和加拿大友好的见证。

  世纪公园建有乡土田园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等主要景区,园内设有游乐园、休闲自行车、观光车、游船、鸽类游憩区等参与性游乐项目。很多游客喜欢这里的大草坪,在节假日,大草坪上各种帐篷随处可见,大人们带着小孩席地而坐,野餐、奔跑、嬉戏。许多年轻人喜欢在公园里溜旱冰、跑步。四号门的真草草坪足球场按照国际高标准建造,是上海最好的足球场之一,许多国内外专业球队到这里试训。由于公园设计风格与西式公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也成为上海外籍游客最多的公园。

  世纪公园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公园


  公园基本建成后,一下子交不掉,就成立了一个管理公司,人员组成一部分是指挥部留下的人,一部分是从外面招聘,同时接收了300个征地农民工。他们在世纪公园里从事保安、保洁、绿化养护工作,工作难度不高,他们的作息习惯、工作习惯非常适合到公园里来打工,环境也很好,也很有荣誉感。经过10多年的时间,我认为这个团队把公园管得不错,摸索出了一点规律,还举办了很多成功的大型活动,比如国际音乐烟花节、国际立体花坛大赛、梅花展、全国菊花展、各类音乐节等,市民反响都不错。我觉得户外的音乐活动放在公园还是很合适的。值得骄傲的是,2000年正式开园后,从2000年到2010年,当时主要的中央领导人都来参观过了,包括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

  一天早上六点多到公园,暴雨要来了,水已经出来了,雨还没下来,看到天空中大片的人字形的大雁,“呱呱呱”叫着,在空中盘旋向下,看得出很想下来,推土机还在推,但是大雁一圈圈盘旋就是不敢下来,有点害怕。这就说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的可以做得到。现在秋冬季节,公园里的湖面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的野鸭子。如果做得好,让它们停留下来,不要去惊扰它们该多好。鸟岛这个理念就是英国设计师提出的,我们在2002年期间引进了灰喜鹊放在鸟岛上,从当初的人工喂养到如今的野生放养,灰喜鹊已经为世纪公园和周边社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吸引更多的其他鸟类在此安营扎寨。

  还记得另外一件事,有一天上午挖张家浜时,有人跟我报告,说一位民工抓到了一只百年老龟,八斤重,我赶过去,那个人拿在手里,想拿回去吃掉。为了保护这只老龟能够活下来,我从风俗迷信的角度来劝说他,说吃这个老龟不好,这个民工也很朴实,说没问题,要求我给他和老龟拍张照,还站在轿车前拍。于是,民工抱着老龟靠在桑塔纳轿车前,我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准备放生老龟时,大家说还是看它自己选择,老龟还是往公园里走掉了,说明公园的水质对它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个给我的启发是,我们要主动为植物和动物创造和谐的环境,人不能只想到自己。

  公园里有一棵大银杏树也有说头,现在树龄有八九十岁了,当时是委托园林公司到江苏泰州购买的本来是一位老太太屋后的一棵大银杏。老人家不肯卖,说是她19岁嫁到这家时已经有这棵树了,非常有感情。最后跟她沟通多次后,终于同意卖给我们。这棵大银杏在运输过程中,到了收费口时由于口子太小,只能锯掉一些枝条,并由警车开道,一路送到了世纪公园。后来我给周禹鹏副市长讲了这个故事,等2001年朱镕基总理来上海巡视时,参观世纪公园,周副市长跟朱总理提起了这个故事。朱总理当时就问了一句,这棵树什么价格,周市长回答一万元,朱总理说一万元肯定不止,估计要10万元。陪同结束后,周副市长很认真地回来问我,这棵树到底多少钱?我去查实后,这棵树一共花费8万元。费用里面包含了委托园林公司的代办费、运输费、警车费,到了老太太手里是一万元。晚上周副市长见到朱总理,汇报了8万元费用的来龙去脉。朱总理哈哈大笑,说,我算了一辈子账,我想我不会算错的。

  我对韩正书记也讲过这棵大银杏的故事,他一直记得。他当时是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建设,建园期间考察过公园多次。见到我两次,两次都叮嘱我,“你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个公园管好啊”。我请他放心,公园收10元门票,游客量有所控制的。

  关于世纪公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两次印象我特别深,一次是晚上去北蔡办事回来,当时是7月份35℃高温,开到白杨路接近公园时,等红绿灯,我把窗摇下来,一阵风吹过来,特别惬意,这个风不是热风,空气闻上去很舒服。还有一次陪法国一个客人,也是高温季节,在公园的湖边坐着电瓶车参观,湖边吹过来的是凉风,特别舒服。

  亲历者简介

  朱纯宏,1951年生。曾先后在上海市委机关、市政府浦东开发办、浦东新区国资委等部门任职。2005年至2011年任浦东土地控股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

  (本文节选自《口述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政协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